公元1681年,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、安抚边疆,在如今塞旱坝的地方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狩猎场–木兰围场,此后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,史称“木兰秋狩”。木兰是满语“哨鹿”的意思,即士兵吹起木哨、模仿鹿鸣、引诱猎杀野兽的意思。后乾隆帝在北巡途中的热河(即今天的承德)建立行宫,兴建庙宇,接见蒙古等部族首领,此后热河不仅是皇家出游的避暑胜地,也成为北京之外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。
但到同治二年开围放垦,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,后来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,到解放初期,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,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黄沙漫天的荒丘。解放后,几代人克服了重重困难,在此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场。如今围场森林、草原、古长城,全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。塞罕坝是围场的精华部分,蒙语叫“塞罕达巴罕色钦”,意为美丽的高岭,这里森林和草原两种景色相互辉映,以红山军马场为中心,方圆40-50公里内都是景点,围场因此成为离京最近的最著名的摄影基地。把木兰围场玩透大概需要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,建议您找个向导,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欣赏不同的景色。
历史上的坝上草原,是游牧民族活动的“T型台”。这里秦代属上谷郡,西汉属上谷北境,东汉、魏晋时是鲜卑人之地,北魏时是御夷重镇,也是辽、金、元、清历代帝王的避暑胜地。辽代萧太后梳妆楼,历尽千年沧桑,至今仍屹立在闪电河畔,金代景明宫、元代察汗淖儿行宫、清代胭脂马场、狩猎场、张库古商道、明代长城和古烽火台及元代宏城遗址、九连城遗址等一大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迹,至今尚存。辽代在燕子城,到这时开始有了旅游。城中的“清凉殿”专供皇室游猎用。在历史上,几千年来共有两次堪称“出线”,一是中都建制,二是清中期经济高潮。先者因为政治因素,坝上草原成为全国注目的旅游地,后者因为张库大道的开通,中原与外蒙贸易,坝上开始“开化富裕”。清王朝时期是坝上草原的辉煌鼎盛时期。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,康熙、乾隆、嘉庆三位皇帝在围场举行“木兰秋狝”的次数就达到了105次之多。通过“木兰秋狝”,起到了“肄武绥藩”、巩固边防的作用,木兰围场也便以其独特的地位而载入史册。
由于坝上地处要塞,夏季水草丰美,自古就是名人驻足的地方。早在辽代时,辽圣宗、兴宗、道宗皇帝十几次到坝上的鸳鸯泊一带游猎避暑。
坝上历史悠久,草原文化深厚.,700年前成吉思汗在这里指挥了金元大战。大德十一年(1307),元武宗:建行宫于旺兀察都(白城子)之地,立宫阙为中都,都城与宫阙仿大都(北京)而建,与大都、上都、和林并称为元代四大都城,这里成为皇族避暑、狩猎、接见外域使臣的地方。
现代史上,名人坝上行踪更多。九一八事变前后,冯玉祥、吉鸿昌驻防过这里;宋哲元的29军在这时同日军作过战。日军东条英机从长春飞到坝上指挥对华北的进攻。1934年,蒋介石亲临布置防务,登城览视塞外风光,说“我—向局处南方,今能一品塞外风光,何幸如之”。
1958年,郭沫若率领全国文联参观团到坝上,其中有叶圣陶,肖二等多位名人。自92年以来小平同志、江泽民总书记、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到坝上看望村民、视察民情、开展再造三北防护林等工作。
这里环境独特,气候温凉,是华北著名的避署胜地,,境内中都草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组成部分和精华,生态系统完整,有“沙平草远望不尽”,“风吹白草天无际”,“深草卧羊马”之咏。
风云岁月故去,坝上草原辉煌再来,坝上旅游方兴未艾, 张北、沽源、丰宁、木兰围场等坝上草原以文化浓郁的草原风情和优质的服务,喜迎八方游客。